虽然有点旧,但对汽车领域来说,并购就像婚姻,处于青春期的中国汽车企业看不到其奥秘。 在国际汽车行业,鲁莽的中国汽车企业就像热血的年轻人。 气度高、钱多、勇气大,但对于如何捕捉成熟企业品牌的心,缺乏手段和足够的吸引力。
像连续剧一样持续了9个月的腾讯飞收购事件,以及北汽、吉利等我国自主企业品牌车企的领导们,都在竭力尝试。 对于这种“跨国婚姻”,他们的表现很青涩。 佩尔、沃尔沃们不是“滞销”,北汽、吉利们也不是钻石王老五; 没有钱是绝对办不到的,但只有钱不是万能的。
腾中(到底是图上的什么?
腾中对悍马的“追求”曲折,业内人士解体。 腾中收购的不是悍马企业品牌,而是因为未来的总部和生产在美国,只是股票投资。 或者更直接地说,这不过是貂中的宣传费。 在中国无人不知的十强中,由于追求“悍马”,全球知名度迅速提高。 对腾中来说,悍马是未完成的绝世美女,追求本身就是成功的普及宴会,即使今后交易结束,腾中也是最大的赢家。
然而,科尔尼经营顾问企业大中华区副总裁和合伙人张天兵表示,向某国际企业品牌提出大胆的收购动议无疑是迅速成名的捷径,但很难说目前灰头土脸的结果让腾中重工受益匪浅。 从某种意义上说,现在达到的知名度,对腾中重工来说是不需要的、奢侈的。 由于该产品不是面向普通客户的,因此无法增加现有合作伙伴、供应商和客户的信任。 而且,没有改善政府关系,反而给后者带来了麻烦。 总之,这次收购对改善现有的商业生态环境没有任何好处。 “腾中重工确实获得了认知度,但只是负面的认知度。 ”张天兵说:“腾中重工出了坏名字。 ”。
其实,在收购的过程中,有两种说法认为腾中这是不会轻易释放的。 一个是因为腾中运营汽车的经验不足,另一个是因为悍马本身极其省油的企业形象,从长远来看,这将违背中国想快速发展环保节能绿色汽车产业的方向。 腾中的并购计划未能充分阐述如何实现悍马企业品牌的转型,未来如何成功运营这个企业品牌,因此两种说法都可能影响政府机构的决定。
这次恋爱宣告失利,告诉我们腾中收购悍马不应该成为中国汽车业模仿的典范。 中国的汽车行业为了改变国际加工现场的布局,不是收购美国落后的生产能力,而是把底特律全部搬到中国,在世界汽车产业中也是落后者。 中国汽车业还是应该迅速发展新能源汽车,这个大家的起跑线是一样的,不应该直接复制美国的模式。
缘起:东方日出西方的雨
从国内并购来看,吉利汽车很赚钱,2008年7月1日,吉利汽车将5家子公司(浙江吉利汽车有限企业、上海华普国润汽车有限企业、浙江金刚汽车有限企业、浙江陆虎汽车有限企业、湖南吉利汽车零部件有限企业)的股份从46.81%增长至91%。 2008年,这些企业的汽车销售收入和利润创历史新高,总利润为10亿6300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7%。 汽车销售收入81.5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6%。
如果这五家子公司没有大赚一笔,吉利汽车的财报也不会那么漂亮。 由此可见,李书福的财技高超。 但是,从海外收购的成绩来看,我想大家只有摇头的份。
吉利汽车计划收购英国锰铜22.69%的股权,以英国为基地生产和销售专用汽车和出租车,但这家企业让吉利汽车“瘦了很多”。 吉利汽车表示,考虑到英国锰铜股市的下跌和对未来盈利能力、现金流的预测,吉利汽车相应地亏损了1亿元。
吉利汽车公告称,境外投资联营企业(仅锰铜控股(的价格为1.897亿元,收购后亏损4746.9万元),目前这笔境外投资的公允价值只剩下4224.1万元。 相当于投资损失了78%。 投资的书很小真是太好了。 而且吉利连钱都没有。 否则吉利汽车这次会引火自焚。 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的汽车公司们在进行海外并购时必须慎重! 否则,不是抄到底,而是找到漏钱的主,而且漏的是英镑!
综上所述,说明公司应该自主做出商业决策,收购腾中重工纵使赔钱了,交了学费也值得鼓励大胆实践。 中国企业“不差钱”,但“走出去”的道路并不顺利。 其实,这几年这种海外并购活动大幅增加,但不太成功的例子屡见不鲜。 上汽收购韩国双龙失败,收购ibm电脑业务的联想损失也远远超出了预期……。 而且,“冷战”思维的政治因素遭殃,是更难跨越的障碍。 中铝之前中铝中“暗箭”倒下的原因还包括收购美国优衣库未果的中海油,以及中国五矿收购澳大利亚OOOS
当然,投资海外,中国公司还处于学习阶段。 虽然积累经验是必要的,但作为崛起的大国,中国的经济行为将越来越具有全球眼光。 中国公司在平等、互利、友好、诚信的基础上对外开展经贸投资合作,不会因为一时的挫折而停止。 每个品牌“嫁人”的动机不同,作为企业品牌“家长”的政府和跨国集团的态度不同,当地媒体的舆论环境不同,求婚的方法不能一概而论。 将“资金+市场”变为“技术+管理”的如意算盘只能是随心所欲。 除了诚意和金钱之外,中国的汽车企业们还有很多必须要做的作业。
但是,在并购热潮的现在,恐怕还得冷静一点。 一个是自制心,也就是公司的风险控制意识。 日本失败的教训是前车之鉴。 20世纪80年代,财富膨胀的日本人头脑发热,大量购买美国资产,结果“没有体力”。 二是评价力。 一般来说,支持产业转型、可持续快速发展的资产值得下注。 另外,行动力也是不可缺少的。
收购海外企业品牌日前成为中国汽车制造商谋求国际快速发展的一种选择。 确实,这是获取成熟技术,打开国际市场的捷径。 但是,除了资本问题,其中真正的挑战还在于如何将这些专业和技术纳入自身企业的快速发展,以保证业务和企业品牌的可持续成长,将新企业品牌的营销计划有效纳入企业整体的未来战术。 另一方面,并购前的公司必须在各种准备和申请材料中详细说明这些相关的能力,毕竟包括财务、市场营销、战术计划在内的完整申请不能提高从监管部门取得许可证的可能性。
标题:“国外并购跨国婚姻怎么长久?”
地址:http://www.cywsjsjd.com/xinwen/1659.html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