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务信息网夏季活力四射,在贵阳白云区牛场乡,当地村民们忙于收获贵州云丰菌业有限企业林下红托竹荪食用菌栽培示范基地去年年底种植的红托竹荪。
该企业负责人表示,企业采用“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建设红托竹荪种植基地,不仅接收附近村民到基地赚钱,还带动了周边地区食用菌产业的快速发展。
红竹荪是贵州特有的珍稀蘑菇品种,这些高品质产品不仅实现了超过百亿元的产值,还代表“贵州味”出山,走向了全国乃至世界各地。
在近日举办的2021中国(贵州)食用菌全产业链创新快速发展大会专项展览会黔货出山特色企业品牌馆内,记者看到多家贵州本地食用菌公司携特色产品参展。
在中科易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孔小菌”企业品牌展位中,菌菇鸡汤面、羊肚菌鸡汤面、红托竹荪乳酸菌饮料等产品备受采购商和观众欢迎。 “我是第一次喝红托竹荪乳酸菌饮料,感觉竹荪的颗粒感很明显,口感很好。 ’来自杭州的周先生说。
“孔小菌”企业品牌负责人孔轲说:“我们一直致力于打造‘孔小菌’成为贵州特色农产品的名片,不断推进贵州本土食用菌企业品牌的国际化。 现在我们宣传的产品出口到美国、英国、欧盟、日本等国家和地区。 ”
见一斑而知全豹。 在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贵州省,小食用菌成为帮助农业增收、推动乡村振兴的绿色产业。
食用菌是贵州发展迅速的12大农业特色产业之一。 四面环山,沃野千里、贵州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丰富,孕育着多种多样的资源,省内野生食用菌种类占全国的80%以上,是红托竹荪、冬荪、松茸、牛肝菌、羊肚菌、灵芝等珍稀食用菌的产地。
近4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高位推进下,贵州食用菌产量、产值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年产量达到147.6万吨,产值184.7亿元,分别是年的5.25倍和6.67倍,年均增长率居全国第一,整体规模居全国首位。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玉在贵州调查中称赞说:“贵州是食用菌新兴产地的一面旗帜。” 事实也是如此——红托竹荪、冬荪的栽培规模居全国首位,红菇享有西南地区的定价权,杏鲍菇在黔渝等地的市场占有率在70%以上,产品远销广东、上海、重庆等地,远销日韩、东南亚和欧美等国家和地区,
贵州食用菌产业发展迅速,成功跻身全国前列,但也经历着“成长烦恼”。
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食用菌分会秘书长刘自强在2021年中国(贵州)食用菌全产业链创新快速发展大会上直言不讳。 由于起步较晚,贵州食用菌产业链还不完善,产业主体主要集中在生产环节,从全产业链的角度看,还存在一点短板和弱项。
站在《十四五》的新起点上,“三农”的业务重心历史性地从脱贫变为振兴农村,这对食用菌产业的快速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如何将贵州食用菌产业的快速发展推向新的阶段?
对此,刘自强认为,与贵州食用菌发展迅速、原料市场外、物流运输价格高的现状相比,必须建立供应链物流配送体系,对原料采取集中采购的方法,对生产的蘑菇使用优化的物流配送体系。 并根据贵州的气候地理条件,迅速发展将经济价值较高的珍稀食用菌品种脱颖而出、快速发展的食用菌深加工,与大食品产业拥抱。
刘自强认为,目前国内珍稀食用菌品种主要以套袋栽培模式为主。 因为这个贵州食用菌产业的快速发展,需要稀有食用菌品种的处理、套袋栽培食用菌的装备、集中培养中心模式、产品保鲜加工技术、蘑菇出现后菌渣的综合利用和废菌袋的回收等问题。
孔瑾对此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建议:一是优化产业链,构建从单一栽培端到菌种开发、栽培、生产到初加工、深加工为一体的全产业链。 二是进行精细深加工,逐步发挥贵州产业规模特征,快速发展深加工产业,逐渐成为食用菌深加工产业的先锋和先头部队。 三、业态融合迅速发展,形成贵州丰富的旅游资源和以前流传下来的少数民族文化、饮食文化有机融合的食用菌文化。 加强业态联系,促进异业跨境合作,促进食用菌产业与多业态融合快速发展、业态升级。 四是构建微信朋友圈生态链,加强区域间产业交流与合作,积极传播贵州食用菌产业快速发展经验与模式,引导贵州食用菌走出大山。
今年贵州食用菌栽培规模突破50亿株,产量突破160万吨,产值突破200亿元,增幅预计在10%以上。围绕菌种材、林菌的快速发展、精湛加工、企业品牌打造、主体培育等事业,是“脱贫产业”
标题:“黔货出山跑出“加速度””
地址:http://www.cywsjsjd.com/xinwen/257.html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