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718字,读完约2分钟
■本报记者李木子
“这个意见是创新的,但具体发挥什么作用,要看执行情况。 ”每当新政策出台时,回答的专家学者总是会发表这样的评论,但在这项新政策的后续政策出台时,人们的判断依然相似。 的详细情况与以前相似,但关键是如何执行。
那么,实行到底该怎么办呢?
日前,在国务院常务会议采取多项措施缓解公司融资价格高的问题后,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首先贯彻了国务院的多项措施,研究部署了缓解公司融资价格高问题意见的10项具体措施。
但是,政策就像处方,无论多好的处方,如果患者不合作,都是徒劳的。 从各项政策的前后来看,缺少的不是态度,而是对政策执行力的判断,由于没有落实到位的政策,结果出乎意料,给顶层设计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 这就像医生开了药,患者和患者家属一定要按时服药,并约定定期复诊。 但是,把药带回家后,随便喝了几次,就堵在抽屉的角落里不听海啸的,但是医生那边还是很着急。 为什么吃药病也不见好呢?
即使是同样的政策,如果执行主体的能力素质不同,执行效果也会千差万别。 而且,当前政策执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表明,政策执行主体的能力素质问题成为阻碍政策比较有效执行的最重要因素。
为了处理微型公司融资价格高的问题,去年以来,我国采取了50多项具体措施解决微型公司“融资难、融资高”,去年7月以来,国务院常务会议4次提到“降低公司融资价格”的相关问题。 很明显,为了使“小额金融10条”真正落地,相关金融部门的执行力受到了考验。 能否及时提出相关改革方案,能否监督落实相关改革措施等。
虽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相似的政策,但由于参差不齐的落地情况影响了政策的最终效果,因此比相继出台看起来更有力的政策更重要的是推进政策的执行,定期判断执行效果。
标题:“50多条政策究竟该怎么落地”
地址:http://www.cywsjsjd.com/xinwen/90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