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496字,读完约6分钟
在“促进约1亿人的农业转移定居,改造约1亿人居住的城镇的门街和城中村,使中西部地区城市化约1亿人”的政府实务报告中,以人为本的推进新型城市化的文案在代表、委员中成为了话题。
代表、委员们认为,重点处理“三个一亿人”问题为推进新型城市化提出了明确的路线图。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濮阳市西辛庄村党支部书记李连说了很多人的心声。 “只有农民进城、到家、获得工作、扎根,才能真正实现城市化。 ”。
一亿人在城里定居
代表、委员们指出,“促进约1亿农业转移定居城市”问题反映了城镇农民市民化进程中当前的三个关口。 在城市定居、住房保障和附近就业的困难。 推进以人为中心的城市化,必须从消除这三个障碍开始。
全国人大代表张晓庆是80后农民工代表,他说“农民工”的称呼反映了实际上不能享受城市居民的福利。 现在,大多数80后、90后的外出务工者在城市长大,熟悉城市生活和文化,渴望在城市扎根,但很多人无法获得城市户口,无法享受社会保障、保障房等福利,他们“漂”到城市,也解决了一系列社会问题。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住建厅厅长何健说,近年来,房价的上涨超出了广大群众的负担能力,特别是对城市中的低收入群体和打算在城市定居的城市农民工带来了巨大的冲击,阻碍了他们“城市梦想”的实现,共享了现代城市文明
根据政府的实务报告,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正在有序推进。 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实行不同规模城市差别化落户政策。 逐步将有能力、有热情、长期在城市工作的农民工及其家属转变为城市居民。
“要降低城镇稳定的门槛,重要的是推进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济源市市长王宇燕表示,城市户口门槛之所以高,重要的是户籍背后有各种福利,农民工为城市做贡献,不能享受公共服务和市民福利,这有损公平,应尽快在城市化进程中补充类似的“短板” 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农村实务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表示,要让更多人通过改革共享“福利蛋糕”,共享城市现代文明。
一亿人的小屋改造
“如果很多城市中低收入阶层和城市农民住在临时棚屋和城中村,这不是人们期望的城市化。 ”何健说。 这几年,房价的上涨超出了广大群众的负担能力,特别是对城市中的低收入群体和打算在城市定居的城市农民工带来了巨大的冲击,阻碍了他们实现“城市梦想”,无法共享现代城市文明。
根据陕西省社科联对西安市1万1000名农民工的调查,回答的农民工人均居住面积为7.5平方米,房租为296元。 事实上,城市农民工居住条件差,是许多城市普遍的现象。
“高楼林立的同时,小屋不能连续建造。 ’去年以来,新政府加快了棚户区和城中村的改造,给许多城市中的低收入群体带来了住房的梦想。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东河区北梁棚户区曾是全国最大的城市棚户区,去年,当地把北梁棚户区改造作为“最大的民心工程”,当年安置了1.3万户居民,3.1万人,超过了过去十年的成果。
在河南省,年全省棚户区改造惠及了12万户居民。 今后,这项工作将进一步加快,从年到年重新改造各类棚户区166万户,明显改善居民住房条件。
“如果妥善实施小屋的改造,就能发挥多重效果。 ”何健说,加大贫民区和城中村的改造,不仅可以拉动经济增长,还可以提高城市面貌,更重要的是促进住宅市场结构的合理化,改善中低收入者的居住水平,促进社会公平。
近1亿人城市化
四川省青神县的农民工陈国华过去几年在江苏打工,今年春节回家,看到老家公司的待遇和外面差不多,上班还能照顾家庭,所以今年决定不去了。 近年来,在中西部地区,许多农民工改变了以往“候鸟迁徙”的生活习惯,实现了在家门前就业。
四川省人社厅数据显示,全省农村转移劳动力中“省内转移”人数年来首次超过“省外出口”规模,几年来,这种趋势仍在持续。
全国人大代表朱国军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吸引了约1亿人进入中西部地区的邻近城市化”,这意味着中西部地区的农民大部分不用离开家乡就可以在家门前过城市生活。 要实现这一目标,中西部地区要切实加强产业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水平,根据当地实际城市规划,建成各具特色的宜居小城镇。
“推进中西部地区农民邻里城市化,需要协调抓好规划、土地、项目、资金等一系列问题。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广安市委书记侯晓春表示,如果没有这些因素的支持,中西部的邻近城市化将难以实现。 因此,四川目前正在进行的一个重要事件是,由于加大建设投入和用地建设保障力度、快速发展特色产业、扩大行政管理权力等措施,小城镇建设管理体制不顺畅、建设资金严重不足、用地指标不足、产业支撑不足
<; <; 链接
新型城市化规划治理“城市病”
《国家新型城市化计划(年)》16日正式公布。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新闻部长徐洪才说为了不走弯路,该文件认真总结了中国近年来城市化的经验和教训。 包括以下内容。 土地城市化比人口城市化快,建设用地粗放,效率低下。 城市管理服务水平不高,“城市病”问题日益突出等。
徐洪才表示,该计划提出保障移民子女平等受教育权、完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制度、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改善基本医疗卫生条件、扩大住房保障渠道等一系列措施,推进农业转移人口享受城市基本公共服务,建立体制机制 目前,我国常住人口城市化率为53.7%,户籍人口城市化率为36%左右,不仅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80%,而且人均收入低于与我国相近的快速发展中国家的平均60%。 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持续提高,大中小城市建设需要完善铁路、公路等交通设施和电力、燃气、自来水、污水解决等基础设施,这意味着创造大量的投资诉求和就业机会。
根据规划,我国应该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尊重意愿,自主选择,因地制宜,逐步推进。 存量优先、带动增量的大致情况是:以农业转移人口为要点,考虑高校和职业技术院校毕业生、城市间异地就业人员和城郊农业人口,统筹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计划还确定:“各城市应当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定居制度,以就业年限、居住年限、城镇社会保险参保年限等为基准条件,因地制宜制定具体的农业转移人口定居标准,引导农业转移人口对城市定居的期待和选择。”
标题:““三个1亿人”怎么走好“进城路””
地址:http://www.cywsjsjd.com/xinwen/119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