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70字,读完约4分钟

一波未平又起一波? 温州,这个曾经的炒房团始发地,这一次陷在了房地产的泥潭中。全国房价的

波浪不是平的,还会起波浪吗? 温州,这个曾经的炒房团的始发地,这次陷入了房地产的泥潭。 全国房价的连续下跌像多米诺骨牌一样迅速蔓延到温州的实体经济行业。 今年特别是6月以来,已有几条温州领域顶级公司资金链断裂或成为“退路”的新闻曝光。 与2007年民营企业的危机集中在担保企业等平台上不同,这次相关公司几乎都是对房地产进行了深度投资。 最近,21世纪经济新闻记者赴温州进行数周调查后,在《温州实体经济调查报告》系列中,试图还原当地实体经济案例危机背后的真相。 温州是全国的资本风向标。 从资本的流动中可以知道一个时代的所有秘密,资本为什么要摆脱实业? 这是这个地区最先出现的,或者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反省。 第一篇。 “问题”公司名单 温州几乎震撼全国的第一波危机感来源于民间借贷对公司资金链的断裂。 年4月有预兆,清明节后,先是乐清电缆制造公司三旗集团濒临破产,接着龙湾江南皮革有限企业的运营者黄鹤携全家“走出去”停业,接着温州餐饮连锁企业的波特曼、港尚记老板为夫妻“消失” 当时,《21世纪经济报道》对此进行了集中报道,发现该案的公司多参与担保、投资咨询等民间借贷业务。 但是,今年以来,温州出问题的公司大多倒在房地产投资上。 今年,特别是6月以来,温州领域顶级公司的资金链断裂,创造了“退路”的新闻有几条曝光。 其中一个较大的影响就是,温州女公司房屋滕旭服装有限企业董事长徐云旭涉嫌为连锁资金冒险骗取国家出口退税2000多万元被立案调查。 这位当地人大代表为什么铤而走险? 相关人士表示,这是因为公司的资金链拉得很紧。 徐云旭曾介入位于温州龙湾的绿城“凯杜湾”房地产项目,合作商为绿城房地产集团联合项目企业,腾旭服装持股比例占30%。 “这个项目的销售情况比预想的要差,而且以外贸为主的腾旭服装本身的本职工作也很难做,整体利润大幅削减。 ”相关人士表示,绿城凯杜湾项目开始销售之际,恰逢温州房价纷纷下跌。 徐云旭5月“失联”。 房地产投资成为了捣毁腾旭服装资金链的最后一根稻草。 在当地,也有人列举了包括餐饮、服装、房地产等行业在内的、包括13家知名公司在内的问题公司的“名单”。 “不论大小,都有房地产行业的投资。 ’参与处置这类问题公司的当地员工总结称,此前房价仅在温州连续下跌,但今年将在全国范围内下跌,集中出现在这个时间段。 这并不是一夜之间陷入危机。 近三年来,21世纪经济新闻记者从海关、统计局、司法系统陆续公开的数据显示,经济减速、外贸指控不足、民间借贷危机后遗症等三大因素对温州当地民营企业起着重叠作用。 金融事件来势汹汹 21世纪的经济报道记者在温州进行了现场调查,发现在这家民营企业危机的情况下,发生了什么事的公司,大部分都在房地产上进行了深度投资。 随着全国房价普遍开始下跌,许多公司最终无法承受越来越艰难的资金链。 另一个典型的例子是中城建设集团。 现在这家通过法院开始司法改革的公司,在温州民营企业面临第一波危机时,陷入资金链的不自然,在政府的帮助下得到过缓和。 “这实际上是前一波《退路》的蔓延。 ”一位股份制银行不良债权处理部门负责人表示,地方政府主要官员在许多公开场合以“正能量”拉动地区经济复苏,但效果仍需谨慎。 21世纪经济报道从核心渠道获得一系列数据,从2008年开始温州金融事件一直呈缓慢上升趋势,从年9月开始急剧上升。 本来民间的投标额每年为10亿元左右,但从年9月到12月,一个多季度的案件投标额达到了40多亿元。 年,金融事件的投标额近400亿,到年达到520亿左右。 流入司法口处置的案件一直在急剧增加,即使民间债务开始下跌,银行债务案件依然呈上升趋势。 “最突出的是与信用证相关的事件频发。 以前,信用证的案件非常少,一年只有一两件,是偶发的案件。 ”当地法官在公开场合表示,年,信用证事件集中爆发,达到262起,投标额40多亿。 这与我国整体的金融政策调整有关。 “目前信用证融资多存在贸易背景虚假现象,有可能成为刑事起诉的对象。 ”前述法官总结说,目前刑事审查和民事审查的尺度存在较大争议,“我们倾向于认为是否有真实的贸易背景,法院不应该积极审查,这些是银行开具信用证时应当审查的复印件。”

标题:“房价下行多米诺 温州民企“二波”危情”

地址:http://www.cywsjsjd.com/xinwen/97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