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43字,读完约4分钟
□利可资产潘鼈杰
随着上半年国内宏观经济疲软趋势明显,9月份cpi预期过剩减弱,ppi跌幅难以缩小,市场对经济下滑风险重现担忧,央行全面降息的预期再次高涨。 另一方面,在大洋彼岸的美国,9月份非农业失业率降至6年来首次的低水平,房地产领域的恢复迫在眉睫。 与新兴国家和欧洲各国相比,美国正在回归复苏之路的信号越来越强烈,市场上预计美联储加息是必然的。
从货币政策方向看,目前中美两国分别处于货币政策的降息周期和加息周期,处于相反的状态。 如果两国在各自的货币政策周期扣动扳机,两国货币政策的冲突效应将进一步扩大。
另一方面,美联储的加息政策毫无疑问会让美元走上持续上涨的道路,国际资本回归美国的趋势并不容易。 可以预见的是,中国不会重演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的惨剧。 第一个原因是中国持有巨额外汇储备,而中国仍然处于资本管制之中,可以起到防火墙的作用。 但是,防火墙并不是保密的,根据资金的便利性,国内资金会寻找各种可能的方法,或者绕开资本项目,通过经常持续项目来追求相应的高收益。 中国然后进行降息操作的情况下,资金波动性明显扩大,降息的货币政策实施效果可能与预期大不相同。
另一方面,如果美元升值持续,人民币一定会受到相应的贬值压力。 人民币贬值有利于国内经常项目,但有可能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拖累。 随着美元和以美元计价的资产价格上涨,国际资本越来越选择持有相应的美元资产,各国增加美元资产作为外汇储备。 这与人民币希望在国际投资和货币储备中发挥更大作用的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背道而驰,挑战着人民币走出去的战术计划。
近年来,由于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中国长期贸易和资本盈余、改革开放等因素,人民币对美元基本处于单边升值的态势。 在以前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外汇占款理所当然地成为国内基础货币收纳的首要途径,央行积极采取货币政策只是作为对基础货币的对冲。 目前,由于国内经济增长中枢降低趋势性、人口红利消失、强势美元等原因,人民币升值预期逐渐减弱,强势美元回升使人民币贬值压力隐隐。 随着贸易盈余和外汇占款增长趋势的减弱,以前流传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开始发生变化,外汇占款的重要性减弱,央行货币政策的健全需要在传导机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但受制于国内和国外的环境,新的较为有效的货币政策传导
今年10月,美联储终止购买债务,市场预计美联储将于明年6月首次加息。 各国呼吁美国在加息操作上慎重,以免操作外溢效应影响各国经济,但从今年11月到明年春天,是美联储的经济注意窗口。 如果美国经济在结束美联储的债务购买后,能够稳步复苏,不排除美联储在明年上半年某个时候提前加息。
如果美联储提前执行加息操作,影响可能不是所谓的最后一双靴子落地,各国难以冷静应对美联储加息政策带来的大范围资金波动。 目前,新兴国家和欧洲国家的经济弱势群体难以改变,各自实行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并不是说美国的经济状况呈现出强烈的复苏迹象,而是与美国相比,其他国家的经济状况真的很差,各国的小动荡容易引起国际资本的流动。
当前,中国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国内经济面临着稳定增长和结构调整的双重压力,期望央行全面降息和降准的呼声不断。 但是,央行对货币政策的操作很谨慎,只想尝试结构性的货币政策。 这实际上是不得已的事情。 一方面,国内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完善,另一方面,美联储加息的箭在弦上,国内外环境将削弱央行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 政府只有加快财税改革步伐,向财政方和货币方助力,才能真正实现稳定增长和结构调整的目标。
标题:“美联储加息在望 央行难言降息”
地址:http://www.cywsjsjd.com/xinwen/74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