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5024字,读完约13分钟
担心外资的大移动撤退
外资企业乍一看“隐性撤出”
专家表示,虽然外资还没有“退潮”,但预计下行必须警惕“产业空去中心化”的风险
编辑:“外资大规模撤出”成为近期舆论的焦点。 另一方面,在美国逐渐退出量化宽松政策、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国际资本将调整配置。 另一方面,中国加强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促进产业升级,招商引资注重质量而不是数量,中国对外资“超国民待遇”化不断加剧,中国外资经营的压力不断加大。 对此,《经济参考报》记者分十个省了解外商投资新动向,今天开始发表“外资大移动”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广州市民李杰前几天买了一双耐克运动鞋。 他发现,这双耐克鞋的生产地已经不是熟悉的“中国制造”,而是“印度尼西亚制造”。 耐克鞋产地的变化反映了制造业新的产业转移趋势,高端制造业开始向欧美回流,低端产业向东南亚转移。
年,我国制造业实际采用的外资比去年同期减少6.78%。 在外经贸第一大省广东省,制造业实际吸收外资减少了2.05%。 广东省商务厅外资管理处相关负责人向《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广东封闭搬迁的企业广告主如果是低端、劳动密集型的公司,将满足产业升级的要求,对进出口影响不大。 但是,必须警惕以往美国、香港产业转移的教训。 制造业是基础,能够吸引物流、服务业的组合,转移太快就会产生“产业空心化”现象。
中国的“黄金时代”结束了吗?
记者了解到,金融危机后,发达国家实施再工业化战术,由于内外资政策并购、经济增长率下降、劳动力价格上涨、人民币汇率波动等内因影响,招商引资工作举步维艰,部分地区和领域出现了外资退出的迹象。
今年早些时候,通用汽车将国际运营总部从上海转移到了新加坡。 淡水河谷驻上海办公室的前工作人员向《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淡水河谷逐渐将业务重心转移到外面,目前亚太总部设在新加坡,上海办事处名义上是中国区总部,但大致等同于后勤部门,应合同和结算
海外投资促进中心的专家郝乐认为,部分外资企业保持企业法人、注册复印件等原样,但转移了生产、利润等重要部分,开始了“隐性撤出”。
江苏省南京市投资促进委员会外资处副处长胡滨表示,今年部分外资房地产公司出现减资现象,有转股的、有内资的、减资规模可能超过1亿美元。 南京市中心的国际金融中心,原是李嘉诚旗下的长实投资,现在成为内资。
今年前五个月,广东房地产开发公司利用外资8.86亿元,比去年同期减少40.4%。 广东省房地产协会会长蔡穗声认为,由于利用外资的比例不到1%,外资撤出不会直接影响广东楼市。 但是,资本是逐利的,背后的信号证明,市场信心不足,经济还不景气,楼市高位风险凸显,楼市下跌引发的连锁反应需要警惕。
中国商会最新发布的《中国商务环境调查报告》显示,7年前,中国是大部分会员公司的优先投资目的地,但现在已降至20%。 中国欧盟商会公布了调查结果,2/3的大企业表示在中国经营越来越困难,一半的受访者认为在中国的“黄金时代”已经结束。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王志乐警告说,根据日本贸易振兴会的调查,去年日本企业对华投资比去年同期减少了17.7%,是东盟投资的2.6倍。 美日是中国引用外资最多的三个地区,这些调查显示,外资在中国观望失望在近十多年来实属罕见,需要引起高度关注和疏导。
中国仍然是投资战术的重点地
目前,全国范围内尚未出现外资“大规模撤出”的现象。 南开大学跨国企业研究中心研究员张诚表示,我国经济基本面较好,综合配套能力强,短期内外资不会“退潮”。
在许多外资企业的负责人眼里,中国仍然是投资战术的重要之地。 卡特彼勒(天津)总经理王光胜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天津大型发动机及发电机组”项目总投资3亿美元,年打基础,现有资金全部到位。 中国页岩气开采处于起步阶段,大型发动机未来市场诉求较大。
博世(中国)投资总裁陈玉东认为,博世不把中国作为低价钱的制造基地,而是作为全球市场的布局。 作为大规模的技术和服务供应商,博世去年在中国销售额412亿元,增长18%。
广东省商务厅外资管理处有关人士表示,目前广东外商投资相对稳定,没有大规模撤出的迹象。 年,广东合同外资额比去年同期增长3.77%,为363亿1300万美元,实际吸收外资额为5.96%,分别占全国的15.72%、21.22%。 年1月至7月,全省实际吸收外资金额160.2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25%,新设立外商直接投资项目3265个,比去年同期增长13.17%。
在外资聚集的福建,也没有看到外资大规模撤出。 根据福建省商务厅的数据,1至8月,福建新增外商投资项目690个,比去年同期增长26.6%,实际为50亿600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9%。 其他省区市外资主管部门反映引进外资为正增长。
从全国来看,引进外资仍保持增长态势。 商务部数据显示,上半年,外商投资新设立公司10973家,增长3.2%。 实际采用外资的金额为633亿3000万美元,增长2.2%。 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对华投资总体保持增长趋势,实际投入外资金额前10位的国家和地区(港、台、新、韩、日、美、德、英、法、荷)共计投入595.3亿美元,占全国的94%,增长3.9%。
跨国公司调整在中国的配置
有去的人,也有来的人。 事实上,在利益共存大趋势加深的情况下,许多外资企业不再将中国视为重要的生产加工基地,而是将重点放在扩大中国内需市场上,在中国的收入占世界份额。
《经济参考报》记者最近访问了国内多家外资公司,发现以“全球企业”为代表的外资,从三个方面加强了在中国的布局。
一是加大核心技术和先进产品引进中国。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北京)有限公司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本来国外只允许“n-1代”,也就是落后于最先进产品的一代生产技术进入中国投资工厂,但这两年,韩国三星在西安投资工厂拥有了最先进的技术,这是一个巨大的突破。
宝马集团董事艾希纳说,宝马先进的三缸和四缸汽油发动机将在中国生产。 这在宝马进入中国市场的前期是难以想象的。
萨诺菲(北京)制药有限公司的何国玲工厂总监也向《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作为世界大型制药公司,萨诺菲头两年只进口“药芯”并在中国组装,但这两年建成了“造芯”生产线,其最先进的技术 这项技术本来只在欧洲布局。
二是推进研发本土化。 美国3d印刷企业stratasys大中华区总经理汪祥·高纽对记者表示,3d印刷技术是世界上目前发展迅速的先进技术,企业在中国这两年扩大了技术研发力度,研发技术人员都是中国人。
宝马集团表示,随着在中国的投资持续增加,位于中国的研发业务已成为宝马集团全球研发的重要组成部分。 宝马集团在北京和上海设有研发基地,最近在沈阳也建立了研发机构,其中中方研发人员500多人,占多数。
三是配合中国市场制造产品。 从制造业到服务业,近年来“全球企业”都在努力深化对中国市场的服务。 德国汽车制造商、宝马、奔驰等大型汽车制造商都为中国顾客制造长轴距轿车,部分车型几乎只在中国生产。 微软公司副总裁陈实对记者表示,微软全球罕见地延长了对windows xp系统的免费支持服务,包括补丁服务。
然后战斗,从耐克的代理店辞职的纠结
三丰鞋业是台资耐克的代理公司,在大陆的投资已经20多年了。 受劳动力价格上涨、税收政策调整等影响,近十几年来,企业生产能力因东部沿海战术转移,逐渐向东南亚国家倾斜。 考虑到市场布局、产业成熟度、企业在网络上的形象等因素,三丰鞋业表示不敢完全离开中国大陆,但固执于此,内心也很纠结。
战术转移
三丰鞋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楼的苹果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企业1988年在大陆投资,集中于制造业,主要为耐克制造运动鞋。
“目前公司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劳动价格高。 劳动价格从2002年开始上升,到2009年大幅调整,从此以后每年以12%左右的速度上升。 ”比尔说。
就业紧张简直成为三丰鞋业快速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 即使涨工资,也会招致不满,无法留住工人。 以前招募的是新工人,训练一两个月就能稳定上岗。 现在新工人半年的流失率达到60%,能持有一年以上的还不到30%。
随着东部沿海劳动力价格的上涨,企业的生产能力在沿海第一线逐渐转移。 从昆山到福州、莆田,目前三丰鞋业在中国区建有三家工厂。
楼苹果表示,由于长江三角洲工资过高,目前昆山工厂只生产一种高附加值的气垫零件,基本上由机械自动化完成,人手小。 福州工厂这两年的规模也在缩小,但是只有莆田工厂现在发展很快。 1.3万人的员工队伍还很稳定,也是因为那边的雇佣价格还没有上涨。
受劳动力、原材料价格因素的影响,2000年三丰鞋业新投资开始向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倾斜,近年来在大陆的扩张速度不及越南,公司利润也不及越南。
“坚守”的代价
楼苹果认为,对加工制造业来说,未来中国大陆将不再是外商投资的重点,但现有的加工制造业还不能完全退出大陆市场,包括耐克这样的采购商在内,每年保证一定量的中国订单。 这与外商的全球布局有关,出于分散风险的需要,他们必须保证在中国的一定订单量。 与越南、泰国等政治事务突然爆发的地区相比,中国政局稳定,投资环境成熟,政府效率、廉洁度更好。 对国际采购商来说,这些因素非常有说服力。
更重要的原因是,中国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阻滞之一,外商完全退出,将对自身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损害商业信用。 “如果大企业品牌完全撤出中国,外界可能会推测公司出了什么问题。 ”比尔说。
另外,虽然劳动力价格上涨,但大陆还有完善产业链、提高劳动力素质和熟练度、相关领域快速发展机会多等其他特点。 一点台商在大陆已经实现了多元化经营,不仅进入了制鞋业,还进入了其他产业,产业整体的重点无法转移到东南亚。
以三丰鞋业为例,目前在中国大陆的库存规模仍在重复,产能基本稳定,但“坚守”为公司付出了代价。 楼苹果向《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受各种价格上涨因素的影响,近几年企业盈利能力基本没有增长,利润率只能维持在较低水平。
比尔·苹果强调,必须注意制造业的“空”中心化。 大陆还没有迅速发展到不需要二产的程度,如果没有实体经济基础的制造业,服务业也会失去依靠。 沿海就业矛盾突出,但中西部有数亿农民工需要处理就业,加工制造业仍是提供就业岗位的最大出口。
比尔·苹果认为,产业本身没有高低,在以前流传下来的产业中也有高科技、高端设备、科学化管理手段。 “对加工贸易和以前传承下来的制造业,政府工作的要点是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转换和高度化,监督公司的合法合规,履行社会责任。”
期待公平[/s2/]
“我们进入大陆20多年了,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一部分,已经不存在内外资的差距。 》楼苹果建议,客观看待大陆经济快速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正视代工公司存在的必要性,给予公司公平的待遇。
一是尽快完善和改善社会保障等重要制度,缓解公司用工价格压力。
比尔·苹果表示,目前公司向农民工支付的社会保障占雇佣价格的40%,但这部分社会保障福利农民工尚未完全享受。 她建议公司在当地向员工支付社会保险,以便尽快与他们在家乡的新农合、新农合账户对接,并在此基础上适当降低公司缴纳比例,减轻公司负担,将所有费用落在员工的社会保险账户上。
二是在产业政策上,对内外资公司一视同仁,不歧视待遇。
“比起政策优惠,我们更关心政策的稳定性。 》楼苹果认为,大陆整体投资环境、硬件设施良好,软环境可以包括政府效率、公务员素质、执行力,但宏观大环境不利于代工公司的快速发展,这有经济快速发展的客观因素和地方政府的主观原因。 “近年来,地方政府相对支持国内企业,希望快速发展国内企业品牌。”
三、制定加工贸易公司梯度转移的专项计划,为公司的腾飞、搬迁预留时间与空之间。
比尔·苹果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曾有同行的竞争对手将工厂搬迁到中部某省,以低廉的价格抢了订单。 没想到第二年当地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 如果雇佣价格上涨,加上内陆地区的运输价格、工人不熟练等因素,经营状况很快就会不行,最终只能关闭工厂。 每个工人都要赔偿前一年的工资,公司的钱不赚,赔了一亿。
楼苹果表示,目前,无论是东中西部,都在关注高科技、高端服务业,部分地区实际上与当地产业基础和劳动力素质脱节。 政府希望充分了解现阶段加工制造类公司存在的必要性,主导制定专业的产业转移计划,支持公司转型升级,同时引导公司梯度转移的方向。
标题:“外企调整在华布局现隐性撤离 专家称尚未规模退潮”
地址:http://www.cywsjsjd.com/xinwen/74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