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12字,读完约3分钟

以消耗资源追求gdp快速发展的模式或将随着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快速发展规划的落地逐渐改变。 12月3

随着消费资源追求gdp快速发展的模式和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快速发展计划的落地,会逐渐发生变化。 12月3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杜鹰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快速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有关情况时,指出过去单纯追求gdp、过度、超强度资源开发的绩效观念“不准确, 《规划》是我国首次发布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快速发展国家级专项规划,首次定义了全国262个资源型城市,根据资源保障能力和可持续快速发展能力的差异,将资源型城市分为增长型、成熟型、衰退型和再生型4种,不同类型的城市 杜鹰表示,目前资源型城市存在资源开发秩序不规范、开发强度过大、“不正确的政绩观”等因素,部分地区生态环境为此代价过高,资源型产业“一业自作”,产业结构不合理。 “262个资源型城市数据显示,矿产资源开发增加值占所有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约为25%,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两倍以上。 其第三产业的比例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2个百分点。 “一业独大”或“一矿独大”的产业结构产生了挤出效应,导致其他产业无法快速发展,导致其他连接替代产业的快速发展滞后。 资源开发接近枯竭时,容易发生“矿枯竭城衰退”的现象。 ”杜鹰说。 年,全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4.6%。 (/h ) )矿山枯竭城市的衰退也造成了民生、环境等历史遗留问题。 根据杜鹰的例子,目前全国69个资源枯竭城市人口只占全国的4%,但其棚户区占全国的1/4,失业矿工占全国采矿工人的1/10,最低生活保障人口占全国的1/10,需要管理的沉陷区占全国的1/3, 在杜鹰看来,要确保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快速发展,就需要改变不正确的政绩观,建立可持续快速发展的机制。 财政部预算司司长许宏才介绍,财政部会同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国家统计局共同制定《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年度绩效考核办法(试行)》,对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前后的经济结构、民生改善、环境整治等指标进行绩效考核,中央财政对考核结果进行 许宏才介绍说,绩效考核方法指标分为共同指标和特征指标两大类,共同指标是所有资源枯竭城市应考核的指标,分为经济快速发展指标、民生改善指标、环境整治指标等。 其中,经济指标包括两个“下降”三个“增长”。 主导资源产值占城市总产值的比例将重要下降,规模以上公司万元工业增加值的能耗将下降。 产业增加值、科技投入、地方财政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有重要增长。 杜鹰认为,只要建立资源要素价格的形成机制、资源开发优势的共享机制、生态环境的补偿机制,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处理单纯追求gdp的问题。

标题:“资源型城市重塑“政绩观””

地址:http://www.cywsjsjd.com/xinwen/136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