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67字,读完约3分钟

从2003年的第一次调查开始,之后比较加强了湿地保护对策,花了大约5年的时间再次调查了湿地资源,但结果依然不乐观。 近十年来,同口径我国湿地总面积减少339.63万公顷,超过5000万亩。

昨天( 1月13日),国务院信息办公室就全国湿地资源调查结果召开发布会,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张永利表示,湿地事业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月7日发出特别重要指示,表示:“此次调查已查明家底。 有关部门要合力完善湿地保护制度体系,依靠科学技术多项措施并举,遏制湿地减少、退化的势头。

“湿地保护条例难产10余年 湿地减少超5000万亩”

但是,国家级湿地保护条例已经考虑了十多年,还不能面世。 对此,国家林业局湿地保护管理中心副主任严承高向《每日经济信息》记者表示,虽然湿地保护条例正在征求部门意见,但具体何时出台还不清楚,需要进一步加强部门间的协调、信息表达。

“湿地保护条例难产10余年 湿地减少超5000万亩”

基础设施的占有面积增加了近10倍

尽管在国家一级加强了对湿地保护的政策支持,但全国湿地面积依然在迅速减少。 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结果显示,全国湿地总面积5360.26万公顷,与第一次调查口径相比,湿地面积减少339.63万公顷,减少率为8.82%。 其中,自然湿地面积减少337.62万公顷,减少率为9.33%。

“湿地保护条例难产10余年 湿地减少超5000万亩”

关于近十年来湿地大幅减少的原因,张永利说:“湿地面积大幅减少的首要原因是,除了气候变化等微小的自然因素外,人类活动占有和改变了湿地的用途。”

张永利表示,开垦和基础设施占用仍是导致湿地面积大幅减少的两个最重要因素,受影响的湿地范围仍占很大比重。

近十年来,受基础设施建设威胁的湿地面积增加了近10倍,上次调查结果为12.76万公顷,这次调查结果为129.28万公顷。

两次湿地资源调查结果表明,影响湿地的主要威胁因素从污染、围垦、非法狩猎三个因素变为污染、围垦、基础设施占用、滥捕和采集、外来物种入侵五个因素。

国家一级的立法形势紧迫

在这10年间,湿地保护率从30.49%提高到43.51%,但未能比较有效地抑制湿地面积的减少。 造成这种不自然局面的原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因素还是来自资金和政策,目前后者的制约尤为严重。

与湿地保护相比,国家相继出台了政策文件,但以“计划”、“通知”等形式出台。 并且,目前全国有19个省颁布了地方湿地保护法规,但各界广泛呼吁的国家级湿地保护条例尚未落实。

对此,国家林业局湿地管理中心主任马广仁说:“实际上,我认为走这条路也不容易。 因为湿地是由多因素组成的综合体。 ”

严承高表示,湿地相关主要部门包括林业局、农业部、环境保护部、国土资源部、海洋、水利等多个部门,各部门之间需要合作,协同推进立法工作。

但严峻的形势对加快制定国家级湿地保护条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张永利表示,国家林业局刚刚制定的《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纲要》中规定的湿地保护红线,中国湿地面积每年在8亿亩以上。 但是,根据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获得的数据,目前全国湿地总面积5360.26万公顷已经接近年湿地保护红线,近十年来湿地面积的减少趋势没有扭转。

“湿地保护条例难产10余年 湿地减少超5000万亩”

为了下一步林业局加强湿地保护管理工作,张永利建议从六个大方面采取更具对照性、力度的措施。 其中包括依法加强《湿气对策》,制定全国湿地保护条例。

关于制定公布全国湿地保护条例的事业进展,严承高明确表示要征求部门的意见,协商推进相关事业。

标题:“湿地保护条例难产10余年 湿地减少超5000万亩”

地址:http://www.cywsjsjd.com/xinwen/129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