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54字,读完约4分钟

关于新一轮公车改革,《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询问了江苏数个城市,目前都处于方案制定阶段,尚不

关于新一轮公交改革,《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询问了江苏几个城市,目前都处于方案制定阶段,无法正式上市。 但是,大约10年前,江苏省,特别是苏南先进地区已经开始探索公用车的新模式。 从运行效果来看,以货币化为导向的车改大大节约了资金,减少了浪费。 南京的自下而上改革 南京2004年的改革是独特的。 2004年,南京市成立了公交改革领导小组,计划进行自下而上的改革。 2005年4月,从一点涉农街道“破冰”开始,街道车辆聚集被社会拍卖,街道公务员按活动频率发现黄金补贴,外出工作的交通工具自行处理; 2006年,公交改革进入区县级; 2007年,南京所有区县完成了公交改革。 南京的公交改革考虑到各地区、级别、岗位公务员交通费的差异,用数学模型方法测算货币化公务交通费。 测算方法为:公交交通费补贴=车辆费用基数×公务活动占有量×(1+地理要素系数+经济要素系数+购车要素系数) 这个探索得到了中纪委的赞同,有一段时间很多城市来学习经验。 当时作为南京市副市长的陈家宝后来向媒体表示,南京市车改前一年的交通费支出总额为21216.59万元,车改后一年发放交通补贴12142.39万元,行政费中交通费为2572.14万元,两项合计为14714.53万元,比上一年为14714.53万元 另一个账本是,平均每年购买、更新的车辆增长率为11%,按一辆车20万元计算,光这一点,每年就可以节约3800万元的费用。 两个项目合并,公交改革后,每年可节约1亿元以上的交通公务支出。 南京车改的争论也很多。 最大的争议是,有人认为,与公用车制度的货币化改革中用现金支付个人交通费相比,这是针对公务员的变相加薪。 2006~2007年,经过广泛调查,南京市采取新措施,开发应用公务交通卡。 公务交通方面发生的费用用公务交通卡支付,不能兑现。 另外,ic卡的实时新闻发布可以比较有效地监督和管理个人的公务交通费。 陈家宝曾评论说,南京的公交改革是货币化改革,其难度、多样性和复杂性都高于其他模式,其中尤以交通费补贴标准如何建立是改革成功与否最重要、最敏感的问题。 陈家宝认为有三个因素。 一是切实降低财政支出,比较有效地控制政府运行价格;二是确保公务员履行公务活动的实际需要;三是堵塞公务用车招聘中的各种漏洞。 大部分货币化补贴 除南京以外,江苏其他城市也进行了同样的改革,总体方向是取消专车和公交车,实行货币化补贴。 常州市新北区在江苏省率先实施区级公交改革,取消区级领导和部级领导的行政公务用车,并实行货币化岗位补助费发放、公交租赁、二手车竞价拍卖、司机安置分流。 2003年改革前,有车辆70多辆,司机55人,2002年车辆燃油、维修费、保险费、人员工资等多项总费用达450万元,车辆购置更新费用300万元左右,占全区机构经费总支出的四分之一。 据当地官方媒体报道,改革仅一个多月后,效果很快生效。 原来的55名司机现在减少到30人,车辆减少了近一半。 由于车辆的减少,各项费用(保险费、道路费、汽油费、人员工资等)相应减少,据估算平均每年可节约250万元。 苏南某先进县级市的一位政府官员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他们自10年前换车以来,政府公务用车变少,目前只有市领导有专车。 那一年的方法是废除公共汽车,改为补助金。 她认为补助金数量高是改革顺利进行的首要原因。 该市最基础的车补货额约为500元/月,股级干部约1000元,科级干部2000元左右。 “我们的补助金很高。 不具代表性。 周围有几个比我们低得多的县级市。 当然,这里平时工作很忙,支出也很多。 ”她说。 尽管如此,车的变更大大减少了该市公用车的支出。 插图/苏益

标题:“南京公车货币化后年省逾亿元”

地址:http://www.cywsjsjd.com/xinwen/129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