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850字,读完约2分钟
最近,审计署发布了《38个中央部门单位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的评选结果,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李克强总理在2日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部署认真改进抽查发现的问题。
公开一点公司存在的问题,给公众一个“了解帐”,有利于严格财经纪律,改善事业,群众对此拍手称快。 但是,如果审计问题的改善不充分,就会出现“旧问题还没有处理,新问题还在继续”的状况。 审计的最终目标不是要让一家公司因曝光而“蒙羞”,而是要对该公司存在的问题积极加以改善,同时不怕再犯。
为此,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各相关部门和机关“一把手”为整改第一责任人,列出整改任务清单,排出时间表,落实结算承销号,10月底向国务院报告整改情况,并向全国人大报告后公布。
要落实改善,就需要建立长效机制。 如何建立长效机制? 请从两个方面开始。 一是改革鉴定程序,加强鉴定的法律效力。 另一方面要进行长期的制度建设,从根本上杜绝违法违规问题的发生。
改革审计程序,需要确定审计部门对问题单位进行责任追究的权利。 只有让违法的人付出代价,才能比较有效地不让问题再次发生。
在改革鉴定方面,还必须重视长期的整体制度建设。 审计发现的许多问题之所以每年都“疑难杂症”,归根到底是,只要建立比较有效的违规预防机制,切实发挥个别法律、监管体系的效力,形成不可违背、不可违背的“顶层设计”
这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也强调,要着力建立长效机制,用改革的方法处理前进中的问题,克服多次重演的“银屑病”。 从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入手,推进现代财政制度的建立。 进一步精简政治权力,将适合地方管理的几个事项连同项目明确权和相关资金分配权一并下放。 加强责任追究,建立和实行终身责任制,实行监督连带责任制,依法规范财政收支行为。 确保公共费用易懂、使用方便、造福人民。
在接下来的审计结果报告中,我们不仅要罗列审计问题,还可以看到相关部门对改善情况的展示和违规现象的处罚。 坚决贯彻改革改进,“查账”是考核实务的必要手续,也是密切党和集体干部关系的迫切需要。
标题:“树立长效机制 去除审计从业屡审屡犯“牛皮癣””
地址:http://www.cywsjsjd.com/xinwen/98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