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90字,读完约4分钟

公司的500强排名逐渐出现了一些弊端,如注重影响、严重轻视竞争力、注重数量指标、轻视质量指标、注重短期变化、忽视长期快速发展等。 要顺应潮流,创新,转变发生方式,实现从“排名”到“评选”的转变

中国公司联合会、中国公司家协会日前公布了中国公司500强排行榜,引起广泛解读和热议。 我国执行公司500强排行榜已有十多年。 这项事业不仅提高了公司的国际竞争力,促进了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且也出现了一点弊端。 笔者认为,在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形势下,公司500强排行榜应转变产生方式,实现从“排名”到“评选”的转型升级。

“经济日报:公司500强排名方法应优化”

我国公司500强排行榜首要有三个弊端。

一是注重影响,极大地贬低竞争力。 影响和决策公司强弱的基本因素影响很大,很有竞争力。 具备两个必要条件,才是“强势企业”。 小公司影响力大,大而虚的公司缺乏竞争力。 无论缺少哪一个条件,都不足以达到“强势企业”的标准。 现有公司500家根据营业收入进行排名,反映了公司的经营规模、影响之大。 以此为基准进行公司排名,影响很大,忽视了竞争力。 这样排出的只有“公司500强”,而不是一个公司500强。 由于公司500强排行榜的依据有偏差,影响大、没有竞争力的“弱企业”也进入了强企业排行榜。 排在中国前500名的公司中,有一部分由于产品价格高涨、政策支持、垄断而使营业收入增长,但有一部分是亏损公司(近两年超过了8% ),另外还有收购、留级和一夜上榜的公司(近3年来每年都有收购行为) 这明显违背了公司成长和快速发展的规律。 这样的构成,降低了公司500位的科学性、权威度。

“经济日报:公司500强排名方法应优化”

二是注重数量指标,忽视质量指标。 公司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是一个客观增长的快速发展过程,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表现公司500强的,应该是由相关的几个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组成的指标体系。 根据公司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的原理,可以根据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的指标,分别增加反映劳动创造能力、资产创造能力、科技创新能力、生态环境保护能力、品牌曝光度和国际化水平等指标。 例如劳动生产率、资产收益率、科技研发投资率、碳排放率、企业品牌国际评价以及跨国指数(海外销售产品的比重、海外资产的比重和海外员工的比重)等。 目前公司第500位的指标是唯一的营业收入。 公司营业收入是一个综合的数量指标,直接反映公司的经营规模,但不能直接、真实、准确地反映公司的竞争力。 单纯按数量指标排名,重叠的是数量导向,容易传播错误的新闻,误导公司进行“销量竞争”、“唯销量论英雄”,盲目扩张、粗放经营,集中力量改变公司快速发展的方式,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 这种偏向是非常有害的。

“经济日报:公司500强排名方法应优化”

三是注重短期变化而忽视长期快速发展。 其实,公司年度间的一些变化并不重要,人们重视长期的快速发展趋势和可持续的核心竞争力。 排名第500位的人只重视公司的年度变化,而忽视长期的快速发展趋势和内在的发展规律,人们容易陷入“重短轻长”和心理浮躁的误解。 公司500强实施年度排名太频繁,涉嫌炒作,确实没有必要。 笔者认为每三年或五年排名一次是完全不错的。

“经济日报:公司500强排名方法应优化”

总之,在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形势下,公司500强排名也必须顺应潮流、多次创新、转变产生方式,实现从“排名”到“评选”的转型 其基本思路是,设计影响较大、竞争力统一、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相结合的大致指标体系,对各指标根据其重要程度分配不同的权重,对统计的各指标数值分别乘以其权重,累计求出总分,排在前500位的是中国公司500强, 如果每三年或五年举行一次评选排行榜,则需要对各公司三年或五年的综合得分进行排名平均。

标题:“经济日报:公司500强排名方法应优化”

地址:http://www.cywsjsjd.com/xinwen/79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