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446字,读完约6分钟
周小川,详查中国央行的多目标制:客观上影响其独立性
中国央行采取维持价格稳定的单一目标还不现实。 目前,中国央行实行多目标制,除了稳定价格、促进经济增长、促进就业、维持国际收支大体平衡等四大年度目标外,还包括金融改革与开放、金融市场快速发展两大动态目标。
这是中国人民银行总裁周小川6月24日在美国华盛顿参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央银行政策讨论时,阐述了中国中央银行的多用途。 他指出,这一选择与中国处于经济转型期的国情分不开。
任何政策选择都有其价格和利益。 有评论认为,中国的这一体制选择带来了信贷增长速度、高杠杆率、影子银行等问题。 周小川说:“我不否认成本很高。 重要的是成本不能超过收益”。 中国央行有机会推进改革,促进金融市场快速发展,原则上保持金融稳定,更好地实现货币政策目标。 可以说收益大于价格。
展望未来,周小川指出,转型势在必行,央行目标函数趋于简化,许多国际经验对中国也更具实践意义。
通货膨胀目标制还不现实
周小川对央行采取维持价格稳定的单一目标表示羡慕。 那是因为简洁,度量好,信息表达容易。 但他很快指出,这对现阶段的中国来说还不现实。
维持价格稳定的单一目标,即通胀目标制,是指央行确定以某通胀率目标为货币政策主要目标或唯一目标的政策框架。 新西兰中央银行于1989年成为第一个使用通胀目标制的国家,目前全球20多个经济板块实施通胀目标制。
通货膨胀目标制最大的优点是透明度高,市场主体容易对央行货币政策形成比较清晰的预期,但其前提是微观主体对货币政策信号反应敏感,要素、产品等价格体系扭曲和调控少,金融市场比较发达。
中国央行到底有那些目标? 周小川回答说,中国央行采取的多目标制包括稳定价格、促进经济增长、促进就业、维持国际收支大体平衡等四大年度目标,以及金融改革与开放、金融市场快速发展等两个动态目标。
背后的原因是与中国处于经济转型期的国情分不开的。 中国央行为什么支持和组织改革开放? 周小川认为,转型初期的共性问题是价格大幅扭曲、税收体系扭曲、非货币化实物支付、资源配置低效,银行也还不是真正的商业银行。 这些扭曲和资源配置失误的损失一般最终集中在银行体系上,这不能说没有金融稳定,央行难以实现价格稳定,货币政策的比较有效性也无从谈起。
在这个历史阶段,实现金融改革和金融系统的健康化和稳定化的重要性比通货膨胀等以前流传的目标要高。 周小川指出。
中国央行为什么要快速发展金融市场? 周小川表示,大部分计划经济在转轨时既没有股市,也没有企业债务,缺乏金融产品种类,没有风险管理的衍生品工具。 在这种情况下,无论央行要走货币政策市场化的方向,还是要建立现代化的宏观调控框架,货币政策都无法正常传递。
中国央行为什么要关注国际收支平衡? 周小川的回答表明,对所有新兴市场经济区块来说,国际收支、资本流动、汇率和外汇储备是影响宏观经济和货币政策的核心副本,新兴市场经济区块央行关注国际收支平衡是非常正常的。
为什么不是财政?
中国央行采取多用制,其中价格稳定是各国央行都有的目标,经济增长和就业重叠性很大,也是其他央行的目标。 中国央行职能中比较特殊的是改革开放、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和国际收支平衡。
在解释了为什么中国央行有这些功能之后,周小川又提出了为什么是央行而不是财政的问题。
亚洲金融危机期间,中国银行( 3.150、-0.01、-0.32% ) 601988 )部门资本充足率、不良债权等指标严重恶化,在国际行业被广泛评价为中国各大银行陷入技术破产。 由于中国的银行体系庞大、层次众多,外国银行也很难有能力和意志全面介入。 因为这个中国必须靠自己的力量救助和改造银行。
周小川表示,当时财政没有足够的资源,20世纪90年代财政收入占gdp的比例约为10%,也有很多计划经济的历史负担,因此央行必须努力救助金融机构,维持金融稳定。
在这一过程中,人民银行剥离政策性不良资产,向问题银行提供资金,推动各大银行上市,重视监管体制、法规建设、会计审计标准、贷款分类、财务报告等方面的微观制度建设。
由于中国在转轨过程中借鉴了东亚外向型国家的快速发展道路,提高了中国对国际贸易和外资的依赖度,国际收支极大地影响了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货币供应量和价格稳定目标。 因此,中国央行必须关注国际收支平衡问题,并相应地承担汇率、外汇、外汇储备、黄金储备、国际收支统计等管理职能。
周小川表示,财政在转轨的早、中期面临大量显性和隐性损失,处于极其困难的阶段,对金融改革、汇率和国际收支采取规避措施是可以理解的。
多个目的客观上影响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法》,中国人民银行在国务院领导下,依法独立执行货币政策,履行职责,开展业务,不受地方政府、各级政府部门、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通常认为中央银行和货币政策应该独立。 也可以适当分离央行和货币政策,强调货币政策应该独立。
周小川强调,实行单一目标制的央行比较容易实现独立。 但是,如果央行有多个目标,要消除政治现实的影响可能会更加困难。 这是因为,一方面为了众多的目标需要与其他政府部门和监管机构进行大量的协调、工作,另一方面,央行所承担的宏观审慎、金融监管等职能在权责上很敏感。
中国央行追求很多目标确实有可能影响其独立性,这种矛盾是真实存在的。 周小川坦白了。
中国央行必须组织改革,处理过去金融体系税率和税制的种种不合理之处,解决历史遗留重担,将大型金融机构改造成健康现代化的公司,需要与政府各部门协调共同完成。 在这种情况下,央行为了做点什么,与政府保持比较密切的关系有助于改革。
反过来说,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如果改革不充分,货币政策很难选择合适的工具,也很难传导。 如果央行过分强调低通胀目标,在价格改革时不容忍一定的通胀,反而有可能阻碍整体改革转型。
变革如周小川所说大致完成后,结果会怎么样? 周小川指出,如果今后央行的改革任务基本完成,目前的这种情况也有可能发生变化。
标题:“周小川详解中国央行多目标制”
地址:http://www.cywsjsjd.com/xinwen/55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