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701字,读完约2分钟

近年来,我国普惠金融体系发展迅速,特别是全年网络金融爆炸性增长,小额金融也纷纷接触网络,寻求业务创新,探索与网络金融的“竞争”模式。 在20日召开的“中国普惠金融论坛”上,与会者就此展开了精彩的讨论。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助理吴晓求认为,网络金融没有无限创造货币的功能,不应该被套上存款准备金的枷锁。 监管网络金融最重要的标准是透明度,而不是前所未有的商业银行标准,要以网络金融为视角。

“任何金融活动都有风险,互联网金融的核心风险主要有三种。 ”吴晓求表示,第一类是技术、操作性风险。 银行一直以来都有技术风险,银行卡也有技术风险,不能据此否定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其次,流动性风险,特别是余额宝,存在着与支付宝( Alipay )无缝链接中的流动性风险。第三,信用风险。 但是,因为大数据,互联网金融的信用筛选手段和水平比以前流传的金融高,不良率比以前流传的领域低,信用风险相对较低。

“吴晓求:网络金融不应被套上存准枷锁”

“网络金融的流动性风险才是最应该警惕的,控制这种风险的核心是技术资产结构的匹配。 ”吴晓求说。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表示,目前普惠金融之所以不普惠,是因为金融多元化不够,微型公司和草根金融受到银行体系的冷落。 要快速发展普惠金融,首先必须实质性推进金融多元化改革,提高市场竞争力,其次要开拓政策性金融体系创新。

“吴晓求:网络金融不应被套上存准枷锁”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法研究所所长黄震遐议员表示,网络金融是一个大趋势,其快速发展将经历从野蛮快速发展到规范快速发展的转变。 如何保证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健康发展,首先从五个方面进行。 从实体规范到程序规范、完整的监管协调机制、从机构监管到功能监管、从硬性法律制度到软性法律制度、从无形监管到有形监管。

标题:“吴晓求:网络金融不应被套上存准枷锁”

地址:http://www.cywsjsjd.com/xinwen/118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