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76字,读完约2分钟

要解决交通堵塞等城市病,光靠“限购”是达不到效果的,必须走出“少道路、多车限购”的思考历程,以更加系统和科学的视野来谋划城市的快速发展

京沪、广州等地实施限购轿车政策后,25日19时,杭州宣布3月26日零时起实施轿车总量控制管理。 这意味着今后杭州市民将通过抽奖和竞价两种方式获得购车指标。

此前多次造谣、“奇袭式”发布政策的这种方法,引发了不少争议,但其曲折的城市快速发展问题却十分明显。 现在,交通堵塞已经成为一种不断蔓延的城市病,“病情”越来越重。 “堵在路上”会“活着受苦”,无法进入也无法退出的趴窝,像蜗牛蠢蠢欲动的样子,像无头苍蝇一样找不到停车的地方,我想很多汽车族都体验过。

“城市治堵 不能仅靠限购”

从整体上看,我国正在加快“汽车社会”的道路。 过去,轿车对中国人来说是遥不可及的超级奢侈品。 别说期待了,连“希望”的想法也没有。 但是在这20多年里,私家轿车在城市里相当普及。 这是国家快速发展的缩影,也是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的生动例证。 汽车的费用和生产,相互促进,中国迅速成为了汽车生产和费用的大国。

“城市治堵 不能仅靠限购”

例如,有人说:“快速发展就像燃烧,燃烧资源,产生gdp,但会带来污染。” 这个故事虽然不准确,但也有事实表明,迅速发展之后的问题真的不少。 其实费用也是“资源燃烧”的过程。 就个人费用而言,钱是自己的,但资源是公共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任何费用都是社会行为。 作为市民,对社会负有责任。

“城市治堵 不能仅靠限购”

有车不滥用车是责任的体现。 丹麦是发达国家,私家车已经普及。 但是,据在那里生活了很久的朋友说,房东在10公里以下的道路上行驶的人从来没有开过私家车。 如果“限购”是硬性限制的话,“以少开车为时尚”就是“柔软的自觉”。 有句很好的话。 法律是最低的道德,道德是最高的法律。 形成低碳生活习惯,需要法律的外在规范,也离不开道德的内生动力。

“城市治堵 不能仅靠限购”

虽然有人想减少开车,也想绿色出行,但看看上下班高峰时期的地铁和公交,那不就是另一种“生存的艰辛”吗? 这也是实际情况。 由此,提出了更深刻的问题。 如何快速发展舒适快捷的公交,更牢固地支撑人们的低碳出行? 这是一个多而复杂的社会管理课题。 无论如何,交通拥堵等城市病的解决,光靠“限购”是行不通的,必须摆脱“道路维修少、车限购多”的思考常规,以更加系统和科学的视野来谋划城市的快速发展。

“城市治堵 不能仅靠限购”

《人民日报》《年03月27日05版》

标题:“城市治堵 不能仅靠限购”

地址:http://www.cywsjsjd.com/xinwen/116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