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31字,读完约3分钟

近期,经历恐慌性暴跌后的人民币再度站在十字路口,成为市场关注焦点。人民币汇率走势,既受到

最近,经历了恐慌性暴跌的人民币再次站在十字路口,引起市场的关注。 人民币走势除了受到劳动生产率、经济转型等中长期因素的影响外,还受到外部冲击、政府干预等短期因素的搅动,难以预测。 但与以往不同的是,目前驱动人民币汇率的核心结构性因素——储蓄不足,要么在变化,要么是推动人民币走势的最重要因素,难以维持人民币震荡上升的趋势。 多年高储蓄带来的贸易顺差为人民币升值夯实了基础,三方一直在一起前进。 储蓄是投资的重要来源。 从1992年到2009年,中国的国民储蓄率从35%上升到59%。 其中,对储蓄做出贡献的主体实际上是在收入分配中占大头的公司和政府,从1992年到2007年,公司储蓄率和政府储蓄率都上升了数倍,居民储蓄率维持在20%。 与总储蓄结构相对应,中国保持投资率高位的首要力量不是来自本国国民的民间投资,而是来自政府和国有企业。 政府和公司的高储蓄导致资本积累过剩,形成巨大的生产能力,而居民储蓄率增长停滞,意味着高投资率带来的生产能力难以被国内费用吸收。 的经济平衡必须通过外部诉求——高顺差来维持,或者进一步扩张和吸收投资诉求——陷入恶性循环。 根据成熟经济区块的经验,储蓄与人口结构有关,劳动人口所占比例决定整体储蓄率。 中国人口结构的拐点已经出现,储蓄率必然达到顶点。 随着经济下滑,产能过剩领域、地方债务危机引发的债务风险日益突出,不断侵蚀着公司和政府的储蓄。 年一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负债率为1.04%。 创下了三年来最高纪录。 作为居民资产最重要的不动产,其致命缺陷是流动性缺失、变现能力堪忧的事件,大量居民储蓄不畅。 年以来,为争夺储蓄资源而改变形式的网络金融战争、银行放贷能力不足等,都显示出中国实际总储蓄呈下跌态势。 由于国内难以获得融资,中国公司开始委托海外投资者进行融资。 野村的研究表明,中国大陆公司未偿还的海外债券共计1,692亿美元,同比增长60%,同比增长两倍以上。 另一方面,截至去年9月,外资银行向中资公司发放的贷款达到6,090亿美元,比年末水平高出近三分之二。 由于总储蓄水平不足,难以维持经常账户盈余。 年一季度,贸易顺差165亿美元,顺差规模收窄60.9%。 高储蓄率曾为缓解流动性提供的客观基础不断削弱,高利率企业成为经济常态,低利率这种刺激投资的常规武器被扑灭。 以前有消息称,储蓄投资缺口收敛或逆转,经济增长无法承受大幅人民币升值。 这样,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升值压力正在减弱。 在中国投资和出口增长下降、经济下滑的情况下,人民币汇率下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储蓄率的变迁,这不仅是短期现象,也可能是内生的存在。

标题:“人民币汇率背后的储蓄变量 汇率下行是一种内生存在”

地址:http://www.cywsjsjd.com/xinwen/103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