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73字,读完约4分钟

随着本网北京4月6日上周陆续公布了一系列宏观经济运行中的指标性数据,一季度中国宏观经济形势越来越受到关注。 在快速发展和改革的双重目标下,中国经济如何逆流而上,不再走以前的老路?

4月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月度报告》显示,去年3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 pmi )为50.3%,比上个月上升0.1个百分点,结束了自去年11月以来连续3个月的下跌。 作为宏观经济重要的先行指标,pmi的回升向人们展示了经济趋于稳定良好的整体态势。

“中国经济:要“兴奋”不要“兴奋剂””

但同样在上周,交通部发布的1-2月交通运输经济运行分解报告显示,1-2月全社会货运量较去年10月增长7.4%,持续下跌的中国电力公司联合会统计数据显示,从今年1月至2月,全国社会总耗电量为8243亿。

对于已经恢复的pmi指数,其中恢复的新增订单、生产等主要分项的涨幅也低于往年同期水平。

货运量和用电量增长率的下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经济快速发展活跃度的下降,1-2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年来首次出现下降,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低于预期,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率下降等一系列数据组合显示,

“中国经济:要“兴奋”不要“兴奋剂””

在年初季度人们担心中国经济增长率是不是“再创新低”的时候,上周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似乎提出了对策。 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了扩大微型公司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实施范围,进一步发挥开发金融对法韦拉地区改造的支持作用,深化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明确加快铁路建设的政策措施……

“中国经济:要“兴奋”不要“兴奋剂””

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很快引起了人们的各种猜测,许多国内外媒体将常务会议上出台的许多政策解释为中央政府为稳定增长、保证就业而出台的新的“微刺激”。

不可否认,国务院常务会议出台的许多措施确实有助于实现中国经济稳定增长和确保就业的目标,但它与经济压力下出台的刺激政策单纯相同,但多少有些过头了。 如果详细研究政策,这样广泛、对照性强的各项措施,其实在今年3月发表的政府实务报告中已经充分体现出来,其政策出发点也在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中有所提及。 由此可见,与普遍解释为“新的经济微刺激”的政策相比,国务院常务会议发表的政策带有越来越多的利益和长远利益的“改革色彩”。

“中国经济:要“兴奋”不要“兴奋剂””

事实上,在这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召开之前,一系列针经济体制改革措施已经开始各部门推进,会上公布的各项措施其实都是细化安排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相关改革。

稳定增长,促进快速发展,为改革争取时间空之间,承受压力前进的中国经济显然需要“兴奋”。 但是,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中国已经不能走上层出不穷的经济刺激计划维持经济快速发展的原有道路了。 一旦感受到经济增长的无力感,马上打开货币政策的大门,创造新的投资增长点,刺激房地产市场。 这种“注射兴奋剂”式的增长方式,使中国经济能够在短时间内实现数字上的高增长,但剩下的是长期消化和面临的副作用——产能过剩

“中国经济:要“兴奋”不要“兴奋剂””

比起短期的“刺激”,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更需要稳健深入的改革。

但是,路径依赖总是在某种程度上存在。 同样,上周房地产市场新闻不断,先是京津冀一体化战术提出后,河北、天津两个房地产市场爆发,随后杭州等地开始讨论退出房地产调控政策,引发市场大骚动。 许多开发公司预计地方政府将无法承受经济增长率下降的压力,率先启动房地产市场,但这些推测真的会成为现实吗?

“中国经济:要“兴奋”不要“兴奋剂””

货币政策没有变,财政政策没有变,没有大规模的投资计划,没有被房地产市场束缚……在受到经济压迫前进的时刻,中央政府保持着足够的耐心。 即使付出了经济增长减速的代价,改革也在继续。 因为只有全面深入改革,中国经济才能最终走上健康稳定的快速发展轨道。

标题:“中国经济:要“兴奋”不要“兴奋剂””

地址:http://www.cywsjsjd.com/cjjj/114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