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699字,读完约7分钟
无论是协调快速发展概念的提出,还是总体快速发展规划的制定,京津冀都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1986年,环渤海地区15个城市共同发起环渤海地区市长联席会议。 国家十一五规划中提出了分工合作、一体化等概念。
关于该地区的规划编制,国家发改委于2004年已经启动。
计划已经提出来了,为什么今天还在制定? 有学者认为,计划编制必须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不断调整,其间也存在着优势需求和博弈。
平衡的“快速发展权”是计划编制的重点
制定计划已经不是技术问题,而是政策问题。 一位参加京津冀经济圈规划的学者在北京青年报上表示,由于京津冀三地已经快速发展到一定阶段,各地如何为自己的快速发展“呐喊”、平衡大家的“快速发展权”是规划编制的重要问题。
国家发改委于2004年11月正式启动京津冀都市圈规划编制工作,京津冀都市圈跨越北京、天津两个直辖市和河北省石家庄、保定、唐山、秦皇岛、廊坊、沧州、张家口、承德8个地级市。 据媒体报道,年8月5日,该计划向国务院报告。
但直到今天,京津冀一体化似乎仍停留在概念上,并未得到承认。
北京大学首都快速发展研究院院长李国平此前向媒体表示,由于首都在这里,该区域确实需要代表中国快速发展趋势和目标方向的高标准规划,对该规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一直没有提出。
虽然没有计划落地,但并不意味着京津冀的协调快速发展导致计划无法遵循。
例如,每五年国家制定一次战术计划,每十年城市制定一次总体快速发展计划,再有省级政府制定省域快速发展计划。 那是因为,京津冀不一体化的时候,京津冀三地的实地规划就像《红宝书》。
一位学者向北青报表示,三地规划将贯彻《十一五规划》中提出的“城市群内部分工合作与特征互补”和《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的“构建首都经济圈”的要求。
京津冀合作的游戏
在京津冀协调快速发展的情况下,游戏似乎始终相互勾结。
据《财经》杂志报道,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杨连云回忆说,1986年,当时天津市市长李瑞环提出“环渤海经济区”的概念,使得毗邻而居的京津冀三地萌发了区域合作的构想。 环渤海经济区以北京为圆点,是半径400公里以内的区域,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东、辽宁、内蒙古等。
当时,各方为了快速发展必须联合起来,受到“计划经济”观念的阻碍,这种行政区域间的合作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推进。
到了20世纪90年代,河北省又提出了“两环(北京(天津、环渤海) )”开放战术,但这种“一头热”的热情没有点燃周边省市,最终无疾而终。
“就像修路一样,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财政。 a城市可能想修一条到c城市的路。 中途经过b城市。 3城市有责任出钱建造自己的道路,但b城市没有必要建造这条道路,所以不想出钱。 ”上述学者的例子。
然而,这位学者表示,优势游戏利弊参半,虽然游戏会影响效率,但却给了各地相互合作、表达信息的机会。
据《中国经营报》报道,马年春节前,曹妃甸自贸区的相关信息已经风声四起,但在采访和求证过程中,无论是河北方面还是曹妃甸方面,都对此闭口不谈。
但是,在全国两会上,提出曹妃甸自贸区方案的河北省突然高调,公开了京津冀自贸区、环渤海自贸区的概念。
其理由是,习大大总书记在2月26日的京津冀协同快速发展事业报告会上,明确提出京津冀协同快速发展所需的“主动打破自己的‘一亩三地’的想法”。
但是,京津冀自由贸易区最终能否落地,取决于京津冀一体化的力量和天津的态度。
天津市委书记孙春兰3月9日在回答自贸区提问时没有提到京津冀自贸区。 一位区域经济专家表示,京津冀自贸区只是河北的构想,希望打包天津自贸区、曹妃甸自贸区增加批准砝码,但尚未与天津达成协议。
会不会出现高规格的调整机构?
据报道,河北省早在去年5月就制定了环首都绿色经济圈规划,并于当年6月在北京召开了首届环北京都市圈城市快速发展峰会。
当时参加北京的是河北省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王纪平,该办公室设在河北省发改委。 北京市政府没有人出席这次会议,但是河北省提出的环首都绿色经济圈,是河北单方面的计划。 王纪平当时表示,与北京的对接还在进行中。 在峰会讨论中,河北省与会者确定,需要在国务院层面形成京津冀地区合作的协调机制。 例如,设立由副总理主导的办公室。
其实早就有学者提出京津冀一体化应该设立更高规格的协调机构。 一位相关人士对北青报表示,不仅在学术界,在政府层面也希望设立更高级的协调机构。 上述人士分析认为,京津冀有历史上协同快速发展的基础,如河北省为北京提供水源,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市范围扩大,都是顺应了区域协同快速发展的需要。 因此,京津冀一体化应设计优势交换或反哺机制,使河北在牺牲后能得到更好的补偿。
本书/本报记者
罗丹阳桂田
本版制图/左小榕
京津冀合作30年快速发展
1986年
在当时天津市市长李瑞环的倡议下,环渤海地区15个城市共同成立了环渤海地区市长联合会,被认为是京津冀地区最正式的区域合作机制。
2004年2月
国家发改委召集京津冀三省发改委在廊坊召开京津冀地区经济快速发展战术研讨会,达成“廊坊共识”。
2004年6月
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和北京、天津、冀、晋等7个省区市领导在廊坊签订了《环渤海区域合作框架协议》。 这次会议同意设立环渤海合作机制的三层组织结构。
2004年11月
正式启动国家发改委、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编制工作,
年8月5日
《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向国务院报告,区域快速发展规划是按照“8+2”模式制定的。 包括北京、天津两个直辖市和河北省石家庄、秦皇岛、唐山、廊坊、保定、沧州、张家口、承德8地市。
2005年6月
国家发改委在唐山市召开“京津冀地区规划实务座谈会”。
10月
河北省政府正式发布了《关于加快河北省环首都经济圈产业快速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在规划体系等6个方面启动与北京的“对接工程”。
1939年3月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构建首都经济圈”。
年1月
北京市《政府实务报告》提出,落实国家区域快速发展战术,积极协助首都经济圈快速发展规划的制定,积极融入京津冀城市群快速发展。
2012年2月
习主席召开京津冀三地协同快速发展座谈会,要求三地打破“一亩三地”的思维常规,抓紧制定首都经济圈一体化快速发展的相关规划。
1939年3月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撰写《政府实务报告》论述全年要点工作时提出“加强环渤海与京津冀地区的经济合作”。
年3月26日
河北省政府发布《河北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新型城市化的意见》,提出保定作为畿内配套城市,确定利用地缘特点,规划建设集中承担首都行政事业等职能疏解的服务区。
标题:“媒体梳理京津冀经济圈规划历程”
地址:http://www.cywsjsjd.com/cjjj/114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