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927字,读完约7分钟

7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和社会融资规模统计数据报告显示,当月新增融资和社会融资规模等指标较6月有一定下跌。 7月人民币贷款增加3852亿元,比去年同期减少3145亿元。 7月份社会融资规模为2731亿元,分别比上个月和去年同期减少1.69万亿元和5460亿元。 据统计,年1-7月,社会融资规模10.81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少1577亿元,人民币贷款增加6.13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3445亿元。

“货币政策料稳中偏松”

央行相关人士表示,数据下跌与基数效应、6月“大涨”多、数据自身季节性波动等有关,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长仍处于合理区间,货币政策“总量稳定、结构优化”的方向没有改变。 目前,进入8月上旬以来,贷款基本每天保持300-500亿元的增长,预计未来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仍将顺利增长。 下一步,人民银行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在保持一定力量的前提下积极投入,适时适度微调,提高监管前瞻、对比性、比较有效性,为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继续营造稳定的货币金融环境。

“货币政策料稳中偏松”

专家预计,下半年货币政策不太可能大幅放松,材料在稳定中保持略微放松的状态,除定向支撑、结构性放松外,通过综合政策工具降低利率还可能成为央行的另一个重要政策工具。

四个原因导致贷款下跌

央行相关人士表示,7月人民币贷款下跌主要有4个原因。 一是6月新增贷款大幅上涨至1.08万亿元,7月季节性下跌较去年明显。 历史上的7月自古以来就是“小月”,2004年、2005年7月贷款也曾出现过净下跌。 今年6、7月合并后,平均每月新增贷款额仍为7000多亿元。 二是在“三期重合”、经济运行面临一定下跌压力、房地产市场调整的背景下,比较有效的贷款诉求不像以前那么旺盛,6月份的贷款大大超过了许多优质贷款项目的储备,比金融机构补充要少一些, 三是7月存款季节性减少,存款率上升,金融机构相应调整了贷款投入进度。 第四,商业银行不良负债率连续11个季度上升,信贷资产质量管理压力加大,金融机构融资投入特别是信贷风险集中暴露的地区和行业融资投入更加谨慎。

“货币政策料稳中偏松”

从货币供应量来看,7月的m2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2个百分点。 一个是基数效应。 去年6月的储蓄贷款都没有暴跌,7月份的下跌相应较小,但今年6、7月的储蓄贷款季节性波动明显,对去年同期的数据影响较大。 初步推算,基数因素对m2增速变化的影响约为0.7个百分点。 二是6月m2增长率本身高,7月下跌至13.5%,还是高于13%的预期控制目标。

“货币政策料稳中偏松”

民生证券研究院副院长管清友认为,7月份居民新增短期贷款259亿元,反映出居民支出意愿不强,7月份汽车销售疲软。 反映出新居民中长期贷款比上个月下跌,7月房地产疲软销售公司短期贷款大幅下降,实体扩大再生产意愿缺失,部分公司在提前还款减轻财务压力的公司中长期贷款新增规模仍保持高位,信贷紧缩 值得注意的是票据融资大幅增加1726亿元,反映出实体融资诉求不强,银行以风险小、灵活性高的票据贴现完成了央行每月发行的信用额度。

“货币政策料稳中偏松”

财富科技商品分流存款很突出

7月份人民币存款大幅减少1.98万亿元。 央行有关人士表示,从人民币存款来看,一是一直以来都有非常显著的季末下跌规律,6月存款增长3.79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大幅增加2.19万亿元,7月存款季节性下跌也相对较多。 二是由于近期理财、基于互联网的货币市场基金等发展迅速,公司、居民存款和金融机构存款之间季初的转换更加频繁,常规存款的季节性时点波动更大。 根据初步估算,7月银行理财等理财产品分流存款约1.6万亿元,与活期存款合并计算,存款波动性明显减少。 三是近期a股行情回升,7月中下旬近10家企业启动ipo,部分活期存款也分流,其中证券企业客户保证金增加约3000亿元。

“货币政策料稳中偏松”

交通银行(行情、问诊)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年内存款利率市场化进一步加剧,市场融资利率水平仍明显高于法定最高存款利率,因此,特别是财富科技商品、信托产品、各类互联网金融产品未充分表现出风险收益一致的理财属性。 但是,随着7月11日银监会发布《关于银行整个理财业务组织管理体系若干事项的通知》,“栅栏”的大体上以及理财商品之间“不得相互交易”的限制有助于促使理财商品回归“理财”属性。 这将对商业银行吸收正常存款产生积极影响。 而且,利率市场化进程也有望进一步推进,并在两年内实现。 在这一过程中,各类金融产品的合规性逐渐提高,公司、个人大额存单的发行有利于商业银行存款吸收的正常化,回归常态。

“货币政策料稳中偏松”

表外融资明显下跌

央行有关人士表示,从社会融资规模来看,同样因6月“走势”较高,7月份明显下跌,6、72月合并后,每月为1.1万亿元。 仅从7月份来看,除人民币贷款小幅增加外,第一是信托贷款、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等表外融资相关项目明显减少,特别是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波动性较大,7月份下降4160亿元。 这与近期规范相关工作的快速发展、金融机构风险控制的加强有关。 从历史上看,监管部门出台加强金融监管的政策,如票据规范化、银信合作及商业银行理财等后,相关业务短期有一定的收缩,但从长远来看,有助于防范系统性的区域金融风险,加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性。 此外,近期个别信托项目出现折价风险,金融机构也整体加强了对信托相关业务的风险控制,并适当调整了业务拓展力度。

“货币政策料稳中偏松”

7月银行间借贷和回购的加权平均利率均为3.41%,比上个月高约0.5个百分点,但比去年同期低约0.2个百分点。 最近重新开始发行新股,投资者“新发行”的热情很高,新股认购冻结资金增加市场流动性的诉求,货币市场利率经常上升。 7月中下旬有近10只新股集中认购,货币市场7天以上资金诉求增加,加上公司集中纳税等因素的叠加,货币市场加权平均利率上升。 央行结合市场环境的变化,通过公开市场到期来增加流动性供给。 另外,适时减少正回购操作力度,开展两期共1000亿元的中央国库现金管理商业银行定期存款操作,有效应对了诸多因素造成的短期流动性波动。 7月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货币市场运行基本平稳,利率水平处于合理区间,与以往新股集中发行期相比,利率波动幅度也明显偏低。

“货币政策料稳中偏松”

货币政策的材料稳定,里面宽松

央行相关人士强调,综合来看,在消除特殊基数、季节效应等因素后,7月份主要金融指标仍在合理区间运行。 请注意,金融运行仍应关注主要金融指标的整体倾向性变化,而不应拘泥于一个月内的短期数据波动。

连平认为,今后一段时间内,货币政策要处理的问题将比上半年要复杂得多。 这是因为稳定增长、抑制风险和降低杠杆比率之间的矛盾更难以平衡。 货币政策在整体稳定中呈现宽松态势,定向支撑、结构性宽松是以前流传下来的数量型工具,通过综合政策工具降低利率有可能成为央行的另一个重要政策工具。 在准备金方面,大局宽松不利于稳健货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降低经济调整结构的效果,未来准备金率不太可能全面、大幅下降。 公开市场操作将成为灵活调节流动性、稳定和适度保持银行间利率的首要途径。

“货币政策料稳中偏松”

民生证券宏观研究院报告称,政策放松力度减弱将导致实体经济复苏出现瓶颈,融资诉求大幅下降。 不要把这个月的数据解释为政策会继续收紧。 预计在底线思维下,政策基调仍将保持“总量稳定、结构优化”。

标题:“货币政策料稳中偏松”

地址:http://www.cywsjsjd.com/xinwen/88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