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14字,读完约3分钟

国家能源局重组后,地方派出机构首次展开对油气行业的市场监管。 入冬以来,国内天然气诉求急

国家能源局重组后,地方派出机构首次开展了对油气行业的市场监管。 入冬以来,国内天然气诉求急剧上升,各地集中上马的“煤改气”工程进一步加剧了天然气供需紧张。 西安、石家庄、长春等地因不同程度的燃气而紧张,西安发生了10万居民的燃气难问题。 年末,国家发改委、能源局连续下发多份文件,警告燃气短缺的发生,保证天然气的稳定供应。 国家能源局长吴新雄经过中石油、中石化督战,以及对内蒙古大唐克旗煤气化生产基地的实地访问,在煤层气投产进入北京之前一直在努力。 1月16日,国家能源局召开紧急电视电话会议,确保民用燃气“长薪久安”。 能源局已经编写了《关于确保民用燃气长期供应的意见》,并向派遣单位发出了《关于加强天然气合理采用监管工作的通知》。 吴新雄在上述紧急会议中强调,“暖冬”一般伴随着“倒春寒”,有可能在春节期间,甚至2月正式迎来今冬用气高峰。 国家能源局将加强各派出机构在民用燃气正常供应、地方政府“非保民压制”方案的执行、“煤改气”气源的执行、油气公司合同履行、应急调度、供气安全、油气供应长效机制等7个方面的监管 21据21世纪经济新闻记者介绍,地方派出机构与地方政府、油气公司签订天然气供需日报告制度,滚动监测前一天的诉求量、实际用量、供给不足和次日的预期诉求量、实际用量、供给不足,跟踪监督管理民用燃气的保障情况。 在 雾霾治理、能源结构调整等诉求下,国内天然气费用仍处于快速增长阶段。 据中国石油(行情、问诊)经济技术研究院报告,全年天然气表观费用1676亿立方米,比去年同期增长13.9%。 我国天然气进口量达530亿立方米,对外依存度达31.6%。 诉求逐年上升,供需紧张逐年出现。 领域内的研究结论表明,价格机制不健全、基础设施不健全既是天然气产业快速发展的软肋,也是“燃气短缺”中出现的软件和硬件因素。 1月22日,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李朴民表示,今年将加快完善的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积极推进包括天然气在内的能源行业改革。 关于硬件基础设施问题,中石化天然气专家罗佐县认为,天然气各管道运行相对独立,管网互联性不强; 燃气客户比较单一,缺乏区域管网; 燃气供应可靠性差,缺乏足够的调峰设施和事故应急储备设施。 这与国家能源战术缺乏总体设计、管道存在重复和无序建设、缺乏相关激励政策等有关。 (肖欣欣李关云) )。

标题:“能源局紧急会议保民生用气”

地址:http://www.cywsjsjd.com/xinwen/127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