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438字,读完约6分钟

  

照片是4月3日,上海墓地的一角。

上海可用墓地资源现有2000亩,葬礼年用地100—120亩,部分墓地陷入“无地危机”

墓地还需要几年(民生调查)。

【核心阅读】

目前,上海死亡人数每年达12万人,如果所有遇难者选择1平方米左右规格的墓穴埋葬,上海现有墓地将无法继续提供足够的土地满足诉求。

墓地的土地还需要几年

今后十年没有问题

根据现有计划,上海没有多少土地可以在墓地消费。

上海现有44个经营性公墓,10个经营性骨灰堂,15个殡仪馆。 这44个经营墓地占有的国有土地7500亩左右。 目前,上海可采用的墓地资源还有2000亩左右。

上海是全国首次举行火葬,火葬率较高的地区之一。 数据显示,目前每年死亡12万人中,有70%左右的人死亡后选择骨灰墓葬。 我国葬礼法规规定,各墓穴占地面积控制在1.5平方米以内,近年来,上海大部分墓穴控制在1平方米( 0.0015亩)左右的节地型规格,保守计算,目前上海葬礼每年消耗的土地为100块。

“上海可用墓地资源剩2000亩 部分公墓陷无地危机”

上海市殡葬管理处负责人高建华强调说:“这不是轻易推算的,也不能说再过10或8年墓地就没了。” 但是,目前上海确实有8成经营墓地土地库存稀少,部分墓地无法扩张,因此陷入“无地危机”。

这不是上海独自面临的危机。 《中国殡葬事业快速发展报告》指出,从全国范围来看,大部分省市的墓穴将在10年内消失。

当然,计算墓地供给能力并不是简单的加减乘除问题。 ”高建华说:“土地比较稀少,但上海在死后埋葬方面处理得比较好,老百姓不必担心。”

那么,上海是否在墓地建设上追加用地? 高建华表示,上海目前的殡葬土地规划是上世纪末制定的,沿用至今。 “今后十年以上没有问题。 因为以占地少、无占地面积、环保为前提的新葬礼方法,普及效果整体逐年好。 ”另外,上海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制定2030年前葬礼快速发展计划,新计划规定:“要保证老百姓死里逃生。 ”。

“上海可用墓地资源剩2000亩 部分公墓陷无地危机”

如果70年结束时墓穴打开了怎么办

无主骨灰被集中深埋

经营墓地不是简单的事件。

古园是上海最大的房子,是唯一的国资背景墓地,葬礼用地800亩,成立近30年来用了560亩,包括11万多个墓穴和5万多个寿穴。 古园总经理林毅说,考虑到资源消耗、可持续快速发展等各种原因,目前“上海公墓全部限量出售”,古园目前每年限定提供2000~2500个左右的墓穴。

“上海可用墓地资源剩2000亩 部分公墓陷无地危机”

根据现行国家规定,买卖墓穴必须实名制,转让和买卖墓穴,以免再次发生市场炒作。 上海允许购买寿穴,但必须满足几个苛刻的条件,如80岁以上、医学说明身患绝症、夫妇中的一方先去世等。 高建华表示,“每年必须通过年检进行调查,不允许违反葬礼法规出售墓穴。 ”。

“上海可用墓地资源剩2000亩 部分公墓陷无地危机”

据介绍,上海44个经营墓地从一开始就是市场化管理。 另外,上海仅有少量散布在郊区、乡镇的公益性埋葬地和公益性墓地,仅面向本乡本土,不对外销售。 市场化管理也存在急需应对的问题。 古园暂时土地不紧张,但林毅的烦恼是,一旦墓穴的销售收入支撑消失,古园近30年征收的所有维护费,“最多可以支持2年多墓地的日常维护管理”。

“上海可用墓地资源剩2000亩 部分公墓陷无地危机”

林毅说,目前古园每十年收一次管理费,标准为每平方米每年45元。 “古园建成后,管理费沉淀了约8000万元,但每年仅保安、保养、保绿就需要1000万元以上的消费。 ’墓地的经济来源太依赖墓穴销售,目前没有正确的处理方法。

“上海可用墓地资源剩2000亩 部分公墓陷无地危机”

墓穴也有录取期限。 上海现行的葬礼管理条例规定,墓穴的采用年限不超过70年。 “上海自1984年重新开始建立墓地以来规定了年限。 ”高建华说:“作为政府的管理者,必须考虑到70年后,找不到死者的家人怎么办。 无主墓地不能排列数百年。 政府应考虑采取跟踪服务措施,集中深埋。 ”。

“上海可用墓地资源剩2000亩 部分公墓陷无地危机”

目前,上海每年举行一两次无主骨灰埋葬仪式,形成了一定的规章制度和流程。 “即使集中深埋,也要有档案、有编号、有位置图,每一年的每一个月都要拍照。 ”高建华表示,这其中有一系列法律程序和过程。 “万一几年后有人来找,坟墓不见了,但骨灰还在。 许多华侨几十年几百年来都回来寻根。”

“上海可用墓地资源剩2000亩 部分公墓陷无地危机”

墓地包围战怎么办?

大力宣传生态系统的埋葬[/s2/]

散布在郊区的44个经营墓地,保证了人们死后被埋葬,这带来了另一种担忧。 墓穴基本上以石质为中心,无限期扩张的话,不就会发生墓地包围战吗?

因此,上海目前大力宣传新的葬礼方法,提倡“不保存骨灰”的二次葬礼革命,鼓励市民采用节地葬等方法。 “大家现在都有节约的意识。 如果你不吃子孙后代的饭,墓地方面也不能使用土地。 ”高建华感慨。

3月29日,一年一度的上海“海葬公祭日”在滨海古园举行。 这是上海连续第七年为海葬者举行的集体追悼活动。 据统计,自1991年上海举行首次海葬以来,共举行了237次骨灰撒海仪式,共有约2.8万死者骨灰被撒到海里。

上海市民政局副局长王万里表示,在过去的30多年里,上海始终倡导现代文明、环保的埋葬形式。 近十年来,还在积极探索生态埋葬,包括树木葬、花葬、草坪葬等节地葬法。 其中,海葬是最生态、节地的葬礼。 埋葬者的选择为后代节约的净土地已经超过125亩。

“上海可用墓地资源剩2000亩 部分公墓陷无地危机”

林毅表示,目前生态埋葬在古园的埋葬仪式比例已经超过10%,同时呈逐渐增加的趋势。

但是,尽管如此,现在上海选择新型葬礼的市民只有三成。 “我们希望年底达到40%。 ”高建华的介绍。

在上海使用了很多普及方法。 骨灰被撒到海里的话,不仅不收钱,还有政府的补助金。 目前向一名埋葬者提供2000元的补助金。 其中1000元旨在购买6名亲属出海的费用。 据介绍,上海将在年内制定新政,并计划在其他节地葬礼上给每根骨灰1000元补助金。

“上海可用墓地资源剩2000亩 部分公墓陷无地危机”

林毅说,目前许多人意识到埋葬方法需要改革。

葬礼想法的变革,可能需要几代人的努力。 但是,至少在去滨海古园海葬纪念苑的时候,我看到了两行雕字:现代文学巨匠、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作协主席巴金和夫人萧珊的骨灰于2005年11月25日撒在上海吴淞口。 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骨灰于2001年6月2日撒在上海吴淞口。

标题:“上海可用墓地资源剩2000亩 部分公墓陷无地危机”

地址:http://www.cywsjsjd.com/xinwen/115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