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23字,读完约4分钟
4万亿元投向房地产央企,在“赛马场”引发争议
2008年的4兆美元投入到了哪里?
“给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是第一位的,中央企业的压力也很大。 得了这么多钱怎么办? 只能陆续设立不动产公司。 》近日,国务院快速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给出了上述答案。
舆论沸腾了,似乎找到了这几年房地产泡沫持续膨胀的真凶。
吴敬琏透露的消息还有待核实,比如4万亿中央企占了多少? 投入房地产的有多少? 但至少有一个问题是,“不务正业”的央企增加了。
接受《中国产经信息》记者采访的西南证券(行情、问诊)研究所所长王剑辉认为,首先需要客观看待这个问题,当年4万亿美元是特殊时期出现的反应稍激进的措施,在这一背景下,央企不约而同地选择房地产有一定的客观因素。 “为了保持附加值,投资房地产是比较稳妥的选择。 ”
除了这个特定时刻的特殊例子外,实际上很多央企依靠雄厚的资本“跑马场”是不争的事实。
在经历了10年央企王之事后,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向央企咨询后发现,除了本职为房地产的16家央企外,还有78家非房地产主业的央企进入了当地产业。
值得注意的是,从10年前开始,限制央企通胀的呼声就不断,央企主管部门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三令五申。
早在2004年,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成立的第二年,当时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李荣融就表示,为了规范中央企业的重要投资管理,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将分割推出中央公司的本职工作,本职工作公布后,公司对非本职工作的投资将受到抑制。
此后,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首席负责人坚持重申这一理念,但央企却像脱缰之马一样继续狂奔。 迄今为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确定“78家非房地产主业央企退出命令”已有4年,但这78家非房地产主业央企仍在缓慢退出“房”。
一位国务院快速发展研究中心相关人士表示,部分央企退出房企后,目前78家非主业央企参与房本的比例有所减少,但房地产主业央企参与房本的部分业务比重逐年上升,从房地产业务中获利的能力也进一步加强。
那么,央企坚持扩张,“跑马”的冲动来自哪里呢? 如何给央企套上缰绳?
王剑辉认为,这与目前中国对央企采用的管理模式和考核机制有关。 目前,中央企业的管理以人事方面的行政管理为首要,表面上是管理,但实际上并没有达到管理的效果,成为阻碍公司快速发展的一个因素。 一个小小的市委省党委书记突然变成了某央企的总经理,其实他没有专业化的管理理念,这必然导致公司盲目扩张和本职工作不明确等情况。
“这种行政化的管理模式亟待改革,应该尽量避免行政领导和央企领导之间的流动。 ”但王剑辉表示,这也需要抑制央企的膨胀,如果央企过大,职业经理人难以控制,必然需要高级行政领导,进入恶性循环,抑制市场化竞争。
除此之外,王剑辉还认为与中央企业的考核机制有关。 中央企业更加重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他们越来越多的在考虑如何提高和加大附加值,具体有多少不良资产。 例如,你交给他30亿人,在任期内为300亿人增值,这就是他的业绩,至于有多少债务,谁也不审查。
任何公司都有其便利性,中央企业也一样,中央企业必须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每年都有业绩评价。 这是一个硬性指标,央企负责人必须通过业绩获得同意。 这是最现实的。
接受《中国产经信息》记者采访的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副教授贺绍奇表示,这涉及到央企进一步深化改革的问题,央企考核的思路和政策应该重新设计,如果只考核盈利能力,就像用gdp考核地方政府一样,央企考核指标的效率性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于年再次变革了对中央企业负责人的考核机制。 最新的考核标准深化了对经济附加值的考核。 即核定的公司税后净营业利润减去资本价格后的余额。 经济附加值权重上升到50%,利润总额指标权重下降到20%,取消主要收入增长率指标,相应改为总资产周转率。 考核不达标的中央企业负责人,根据考核分数扣除延期绩效工资。
另外,王剑辉说,加强监管也是必要的。 中央企业无论是不是上市公司,都必须公开新闻。 因为严格来说,中央企业、国有企业比上市企业更有义务披露经营现状。 因为这是全民所有的公司。 充分公开是第一步,理论上有这个诉求,这也是市场化管理的必然要求。
标题:“央企拿到4万亿投向了房产:跑马圈地冲动仍不减”
地址:http://www.cywsjsjd.com/xinwen/10896.html